Thursday, November 8, 2007

時間與樹的關係



樹長大需要時間的培育
但是 是 要用台灣的時間? 還是世界的時間?

樹又很依賴時間光陰
但是 要在陽光下 還是在有點陰光的走廊上?

好像樹很被時間控制著,但是我猜 它應該會感謝彼此
因為 我們有好好活 認真活,不讓時間哭著說 你浪費我


The " Gap "year

接近尾聲了,所有轟轟烈烈的理想與突破
突然只剩下一個好聽的一首歌(東哥傳給我的 相信)
突然只剩下寫明信片的我
突然只剩下我跟朋友們快樂的旅行
生活的昇華,產生過急躁的速度 我已經確定走過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是分號的日子
他串連兩個句子,而且我有機會決定 接下來的故事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今天,Wall Street來了個從愛爾蘭來的新老師
差不多大我幾歲而已
我很喜歡問他們,你們是怎樣的機會才決定落腳在台灣的
他講英文很快,很調皮 說 就是個 fun thought
好像就是繞一圈,然後就可以放棄原來的日子到另外個地方
一句話裡面參雜許多"maybe",尤其他走過美洲 歐洲後
他就說 反正就是來Asia看看
這是一個畢業兩三年的Yonth
好像在走家裡後院的輕鬆與坦蕩

在有華人的地方,我常覺得
心理不自由的指數有時候讓我很不舒服
可以黏膩細膩小處的美好,但是壯闊的框架
不用 特地下決心 特地不同
順應一種 這個點子還不錯的狀態 就可以出發了
我們講求關係,依賴,順應
他們看重個體,獨立
看著雜誌說,我們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習 不是競爭
重視 一種自發能量的 特色

芬蘭的13歲小孩子 在路透社的新聞上發現一個照片
報紙說是沉船的照片,他就想知道 為什麼奇怪
去找時 才發現是路透社翻拍鐵達尼號的劇照
他們對世界充滿疑問,在一個很寒冷個角落

紐西蘭15歲就是成人了,如果今天換了個新潮髮型
他們的父母也不會說 我要跟你翻臉,你不準回這個家
因為它們一講,他們可能真的就不回家了
因為獨立與自主 所以就算是父母已經50-60歲了
他們也是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生命

我,就在一個台灣的小島上
永遠都想著要出去,因為我們30萬的20歲與11憶世界的20歲
可以不同在哪裡? 而且也不只是為了什麼 要有國際化以後才有競爭力
那種做作的標語在進行,而是發自內心的 好奇
想講不同的 文法 罷了 突然很感謝,我有這樣的父母

跟著最近看了許多不同種的書,引發一種不想只有
working poor的麻木狀態, 應該是 working fun的頑皮但是又準確
自己的 Big OE在哪? (oversea experience)
要怎樣define那個是 "Big"的重要 而不是"Small"自己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hi,felicia
we always just pass by...
just keep going..
do youself..
one of a friend "Birdy" ^^

Music

FEEDJIT Live Traffic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