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拜不像holiday,每天奔走到快爛掉
從領錢.準備文件.簽約.討論客廳形式.列清單.想風格.
簡章比價.申請網路電力.查Wireless設定.開戶.辦手機.
換學生證.打包.拿key.買冰箱洗衣機..
以上所有都被我歸類: 雜事
我真的很討厭忙雜事,除了過多細節
而且要花很多時間(在你還沒很熟這裡時)
耗費好幾天下來,會有種 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的 無意義感
然後腦袋就在幻想以後會有個秘書or 助理幫我該有多好 哈
這是所謂的"Life Experience"吧
當接觸這些所有人,當一同建立起家,當on the way to new life.
這些新走出來的路,新了解到的東西 就莫名幫我們了解 在這邊生活後頭事
尤其那些賣我們東西的人,臉上都帶著 welcome to your new home (Life)的微笑
settlement issue我怎麼到這時候才了解到?
之前都在外頭的玻璃瓶里,看著風景過去 而我們卻不在這裡
紐約 Loft or 南洋 Breeze?
我相信,一個人身旁的環境很容易顯現他的個性
打開一個人的房間是如此,走進一趟 就像沾染了她們的氣息
Feel it, Involve in, mix it..

紐約客,匆忙卻一個人行走
所以需要一個簡潔的空間,給一個人
多樣化的色彩,只用剪裁去表示溫暖

南洋風,自由卻多采連上所有連結
所以需要一個悠閒有風的氣息,給一群人
色彩的多樣,需要用隨性去表現熱情個性
在決定房間要走的形式,發現一些有趣的想法
loft風格注重個人工作室的改裝
南洋Breeze風格走向度假舒服的路線
而我偏向可以說故事的房間,但是另一方想走簡潔個人路線
想起之前Sandra到我以前台北的房間說:你房間都好像缺少了跟人一起的東西
都是非常個人的.... 而這次呢?
像是我們家,總是吵鬧的寂靜
每晚, Lia煮完大餐後 (今天吃印度菜)
她就會走向泡茶的熱壺然後問我: want some tea or coffee
然後拿著她一個杯子就要100澳幣英式杯,躺在沙發上享受一個人生活
但在這之前,她是會敲著我的門
有好幾百句的話要跟對方說..然後兩個人大笑著
(他今天說Dennis不會在台灣買一堆便宜的盤子,然後全在運回來破掉..)
這樣的氣氛是一起的.卻又私人的
紐約與南洋中間的一片海
自從這次搞家裡的事情後,我又多認識Linda一些
她很像神秘的乖貓咪,有時候一緊張起來就把毛線纏亂
但是鬆起來就像一隻懶貓自在曬太陽,有時候接進妳黏妳
有時候又回到她的世界, 她的世界真的有孩子們的簡單
簡單到一個人的世界很多,卻安靜的在旁邊陪你 不出聲響
所以她也容易忘記事情,忘了主動連絡,不過就 小小的 可愛在那裡
她身上就很有紐約loft風的簡潔與個人
進去這種房間,有著 安靜獨特的音樂 配上溫暖的燈 不過只有張椅子
想起回台灣的Ivy,她就像南洋的自由自在
如果說風中奇緣的那個深邃的眼睛,奔放的個性
打開輕鬆的讓很多東西進來,去改變 去決定方向
其實她也簡單,不過她一個人的世界很少,所以容易開拓到不同地方去
五彩與花色,就這樣 度假悠閒的在那裡搖擺著盪鞦韆
進去這種房間,叮叮噹噹 熱鬧極了 隨時開party 拉起手來自在跳舞搖擺
我就向中間的海一樣,常跟兩邊講話著 流動著
我非常的愛講話 不跟人見面
就會被無聊逼死在腦袋中空幻的世界
一個人的世界好安靜,就讓我沉沉的無力
但是我也需要安靜的只說些 "想像中的事"or"努力為個人的事"
但是我喜歡跟人靠很近很近,近到我們只差一毫米我也可以自在當自己
因為我很個人,但是我需要外頭 很多不同的空氣圍繞
所以就在紐約與南洋流動著..
這樣的金三角,可能不再有了
看著ivy網誌
就像是我們常鬧著說
ivy適合開拓朋友圈,我喜歡維繫朋友放到我們心上
然後 Linda負責參予
這樣所向無敵的特別故事常在我腦海中產生
hey my dear Ivy,
這是我最後一次在blog說你 而不說我們回憶的事嗎?
或者會習慣,不過那張照片一直在那
這次那片海洋好像有點靜止,還在找個最棒的木頭 載它往前
1 comment:
Good words.
Post a Comment